Writing Example Analysis

Writing Example Analysis

實例一: 中文學術寫作

在這個例子中,作者犯了兩個常見的寫作毛病。第一個問題是轉承詞的使用有誤,造成句子間的邏輯關係錯誤,語意上無法銜接。前半部「過去不乏探討外籍與大陸配偶空間分佈之研究,但只討論至縣市層級…」與後半部「本研究欲探討鄉鎮層級的外籍與大陸配偶其地理分佈狀態。」並無轉折的關係,而是因果的關係。因此,連接前後兩半部的轉承詞應是「因此」。

此外,在這個寫作實例中,筆者犯了另一個學術論文常見的錯誤,就是研究缺口(research gap)與研究利基(research niche)間的關係,無法凸顯出來。

很多人撰寫研究動機時,都會指出,某個研究領域的缺口在哪,然後以該缺口為研究利基,建立動機。不過,研究缺口不見得等同研究利基。從未有人研究,不見得表示該主題值得研究。所以,作者如果想由「沒有人研究鄉鎮市區」這個研究缺口切入,就必須提出「沒有人研究鄉鎮市區,但這類區域是值得研究」的理由,才算是真正建立起研究利基。

實例二: 英文學術寫作

在這個例子中,句子前半部(紅色字)跟後半部(藍色字)的因果關係,不成立。「不能在捷運上吃東西」跟「搭捷運時感覺舒服」並無因果關係。

真正的因果關係,應該是:

因此,若能把真正的因果關係講清楚,句子的邏輯才能清楚呈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