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作是用來表達自我思想感受的方式,是用語言文字去闡述自我與世界的關連,表現對世界的理解。在此,我們應先認識四種寫作表達的類型:描寫、敘述、說明、議論,這四種類型是最基本的表達方式。透過描寫、敘述,呈現自我如何經驗及感受世界;透過說明、議論,呈現自我如何看待解釋世界、又如何與世界既定的道理抗衡。不同的用途決定了表達類型,使用「描寫」與「敘述」,是基於初始的,言說自我經驗的本能;而為了對他人解釋我所認知的某件事或某種理念,或進一步說服他人、提出不同意見時,則選擇「說明」與「議論」。這四種寫作類型,我們自小在作文課就耳濡目染,任何學習過英文寫作課的人,看到這四種寫作類型,更會感到親切。同時,我們也知道,四種類型作為基本的寫作方法,在意念組織、行文布局、陳述修辭上各有不同的重點與寫作技巧。
這裡雖然區分四種寫作類型,並不意味著,文章只能選擇一種寫作方法。一篇文章可能以說明為主,輔以敘述;也可能以議論為主,輔以說明。事實上,大多數的文章,不僅止於運用單一寫作類型,而是視寫作需求,混合運用。認識四種寫作類型,因應表達需求,我們能選擇有所倚重。比方說,書寫〈北海道夏日旅遊紀行〉這個主題,行文模式可能混合了敘述與描寫,長於表現個人的經驗體悟;書寫〈夏日北海道不可錯過的景點〉,行文模式則偏重說明,向他人解釋某些景點為何不可錯過,這時,敘述描寫自身經驗,就會化入說明的框架,成為輔助技巧。依據需求的不同,作者很自然會選擇合理的運用方式。
再從「學術寫作」來看,寫好學術文章的基本要求,是簡潔精確、字句通暢、組織有法。其中,組織意念,使之井然有序,對從事學術寫作的寫作者而言,應該要更為講究。這是因為,學術論文常處理較為複雜的議題,意念的組織方式,大大影響邏輯表達清楚與否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如果能夠掌握幾種基本的析論方式及寫作技巧,對於呈現文章的中心思想,以及保持文章理路清晰,會有莫大助益。
就上述四種寫作類型來看,學術寫作看來雖是一種「言之成理」的技藝,偏重說明跟議論,但還是會運用到描寫與敘述兩種方法。為此,本書除了基本的描寫、敘述外,特別將說明與議論細分為:分析、比較與對照、定義、分類、舉例、評論等幾種組織意念的方式,並在書中權宜以「析論方式」統稱。這些析論方式各自對應某種型態的問題意識(參見下表)。書寫學術報告及論文時,若能視中心意念及文章架構,選擇適合的析論方式,或以一個段落,或以幾個段落乃至一個篇章;交互運用這些析論技巧,組織成文,更能寫出條理分明的文章。
敘述 | 發生什麼事? |
描寫 | 看(聽、感覺)起來是什麼? |
分析 | 如何操作?如何運行?為什麼? |
比較與對照 | 有什麼相似、相異處? |
定義 | 這是什麼?這不是什麼? |
分類 | 這屬於哪一類?這包含了哪些種類? |
舉例 | 例證是什麼? |
評論 | 主張是什麼?理由是什麼? |
本書是學術寫作課課堂用書,全書編排方式,以適合師生共同使用為考量,共分七章:描寫與敘述、分析、比較與對照、定義、分類、舉例、評論。以第四章〈定義〉為例,全章分為幾個小節,各有不同功用,下面以〈定義〉一章為例,說明編排方式及使用原則。
說明「定義」寫作的基本概念。
選錄報刊全篇文章。為了閱讀、討論方便,編者將全文標上段落編號,並另外撰寫該篇「寫作策略」及練習討論題。教師可帶領學生,藉由充分討論,透過認識選文的寫作策略,進一步掌握「定義」 的寫作原理與方法。
解釋「定義」析論方式在學術文章要如何深入運用,並選出數個運用定義方式的學術論文例,另外輔以練習討論題。
綜合全章概念,分為「寫作步驟」、「相關句型」、「段落及篇章結構」、「主旨句」等幾個項目,為定義的段落或篇章寫作技巧,提示要領,並從前面的選文示例中,選取適當句子或段落,輔助說明。
1.寫作步驟:提示「定義」析論方式,從構思到下筆的各項步驟。
2.相關句型:提示與定義較為相關的句型結構。這裡的句型,指的是句子的構句策略。例如,以「話題—陳述」的構句概念,來看定義段落內的句子,話題與陳述部份可如何組織擴展。1這裡要特別提醒的是:本書雖然標出敘述相關句型,並不表示定義段落及篇章就只能使用編者所提示的句型。事實上,一個段落或篇章,多半結合了各種句式,交互運用。
3.段落及篇章結構:從撰寫的結構順序考量,提示一個定義段落或篇章,可以用什麼方式去組織。
4.主旨句:提醒定義段落及篇章的主旨句(總括段落或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),可往什麼方向撰寫。
這裡附加提醒,寫作指引,只是提供初階使用者一些可行方式及參考要領,使用者實際書寫時,不須將之視為規範,嚴格恪遵,可以依據自身的寫作需求,予以調整,加以活用。
本書需要教師的導引,帶領討論,針對學生作業給予批改回饋,方能達到最好的功效。讀者若需自修參考,請在閱讀之後,就練習討論題,自行組成讀書小組,或向指導教授及師長請益,並就每章最後的寫作練習題實際練習撰寫,成效更佳。特別補充,本書可與臺大寫作教學中心2010年3月出版的《從字句到結構:學術論文寫作指引》在學期中搭配使用,編者曾以一學期的時間,講授這兩本書,配合課堂討論、寫作練習及課後作業,效果良好。
本書選用多篇文章,選取方式說明如下。編者為了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,選取適合的閱讀文本,包含已發表的報刊及節選的學術論文。少部份篇章為本書而撰寫,或選用台灣大學學術論文寫作課程之學生習作。另外,節選之學術論文,文中若有圖表、註釋等,本書也依編排需要適度調整。部份全篇選文,因故未能取得授權,便放在延伸閱讀章節,以標明作者、篇名、出處,但不附全文的方式,加上寫作策略及練習討論題。讀者如有需要,可依據篇目資訊,自行尋找原文參考。
本書的內容架構及編寫,由主編負責,期間王萬儀、施家雯、楊佳嫻、何立行、王家泠等幾位老師,曾協助部份編寫工作,或從教學角度惠予諸多建議。書中幾篇選文之「寫作策略」小節及練習討論題,由王萬儀、施家雯兩位老師撰寫,均在該處另外以括號方式註明。
1「話題—陳述」句型:話題是句子的主語或主題,陳述是針對話題,進行敘寫、解釋、論述或評斷。簡單來說,「話題—陳述」句型,也就是「什麼—怎麼樣」的組合,例如:「寫作是用來表達自我思想感受的方式,是用語言文字去闡述自我與世界的關連,表現對世界的理解。」在這個句子中,「寫作」是句子的話題,其餘部份為陳述。如欲多了解話題、陳述的相關概念,可參考蔡柏盈,《從字句到結構:學術論文寫作指引》(臺大出版中心,2010)第五章第二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