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寫作教學中心的「學術論文寫作」課第一週課堂上,我經常回答修課學生提出的林林總總問題,從每個學生的提問,都可以確實感受到他們由論文寫作而興起的焦慮與不確定感。究竟來說,除了找題目、做研究、掌握研究方法之外,報告及論文寫作真的很容易讓人感到頭疼!從發想構思,到下筆書寫,許多正在寫學術論文的學生,都會忽然發現,儘管中文天天使用,作文從小寫到大,卻越寫越不清楚,因而大嘆「言之不足」。
幾學期下來,我大致了解學生的寫作困擾與阻礙是什麼,也體會到,學生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,若沒有在提筆寫作前釐清觀念,就會變成不易跨越的障礙。想知道自己的論文寫作為何遇到困難嗎?這裡先不談寫作方法與技巧,請看看下列關於「學術論文寫作」的幾個迷思,反省自己是否有類似想法。好好調整寫作觀念,希望能讓你的論文寫作進度更加順利!
不必然,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。研究發想與問題意識,固然是研究過程中最為重要的,但論文的意義,就是把研究的來龍去脈,過程與結果,以研究社群可以理解的書面語言,做最有力的呈現。 沒有辦法寫好論文,除了研究者並不真的釐清思緒,了解自己所從事的研究之外,也有可能是研究者的寫作能力與經驗不足。進一步說,研究做得雖好,若無法明晰表述此研究的結果與貢獻,則不能突顯其價值,遭受編輯退稿而無法發表。總之,寫作之於研究不該是阻力而是助力。
事實上,語文只是寫作的基礎。台灣學生從小以中文為主要語言,中文基礎都已具備一定程度。但論文寫作的明晰與否,牽涉到思想架構能否與文字書寫銜接。若只有合乎文法,論文缺乏完整架構,或不能好好組織文句、段落,則論文寫作依然無法通順。
從另一方面來說,學術論文寫作的篇幅長,寫作主題又有深度,需要的是高層次的分析、綜合和評估寫作能力。即使從小作文成績就高,原有的寫作能力也不一定能立即運用。一面做研究,一面又要寫研究,這本就不是易事,若要寫出條理分明、論之有據的學術論文,需要的是多方學習與寫作訓練。
高等教育本應該要培養思考進階分析與寫作能力,然而,臺灣高等教育並不重視本國語的寫作訓練,特別是說明議論文字的運用能力,結果導致許多學生,竟然是在英文寫作課才體認到該如何寫作,進而得到中文寫作不重視邏輯條理的印象。據筆者了解,國內有多所大學成立寫作中心,也多以英文寫作為主要服務內容。這種現象其實是很奇特的。想想看,學生若是以本國語寫作論文,尚且出現邏輯不清的問題,遑論用外語寫作?論文若缺乏邏輯與條理,顯示原本的寫作組織能力不佳,不論從哪國語言入手,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。
有些學生必須以中文撰寫論文,但聽聞中文是沒有邏輯的語言,或認為中文寫作本就難以呈現論述,因此想參考英文寫作書改進自己的中文寫作。事實上,中文與英文各有其構句原則。若一味以英文的構句方式強加在中文句子上,反而造成表達不清,無異於緣木求魚。另一種現象是,許多學生由於研究專業需要,讀了大量翻譯書籍,結果往往寫出了不中不西的句子,戕害文意。這兩種情形都會造成不良結果。至於,如何知道自己的中文句子不中不西?這裡透露一點:趕快檢查自己的論文是否三不五時出現「被」字句,如果頻率太高,你可能已經失去簡潔的中文語感了。
報告、論文的撰寫,屬於學術文體,固然與一般口語、網路文書有別,但也不是公文文體,更不是文言文體。學術文體除了論述有理之外,文字要求正式、清晰、準確、簡潔。研究過程要寫得明白,研究結果要寫得清楚,力求嚴謹,講究可讀性,是一種很特別的書面語言。總之,加了些之乎者也,或用字艱澀,亂用排比等一般作文所強調的美形修辭,或許適得其反,反而達不到學術文體的要求。
「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」在論文寫作上不見得成立。悟性高的人,多讀論文,或許能稍微揣摩理解出寫作方法;大部分人自己悶著頭苦練,寫出來的文章只有自己看得懂(或許連自己也看不懂?)別人照樣看不懂。原因在於,論文的發想與見解,就是要寫給別人看的!自己多讀多寫,不容易照見自身盲點。如果,能透過完整寫作課程,由寫作教學專業老師給予系統化的讀寫訓練,讀寫表現就會進步更快,才能寫出別人也看得懂的文章。
編排得當的寫作書,所提供的原則建議與參考指南,對寫作當然很有幫助。不過,運用於實際書寫,還是要根據言說內容主題與寫作目的、對象,由書寫者決定該如何組織架構。就像世上少有兩張完全相同的面孔,每個人的書寫,都會因篇章內容與個人風格而有殊異。另外,某些語文考試的作文,坊間雖提出所謂的「模板」作為套式,但這只是急就章的權宜之計,並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。從論文本身的作用來看,若不同的研究,竟可用完全相同的寫作套式,抽換字句的話,是否也意味著這篇研究價值不高呢?
動筆寫作的時機,應該在研究初期,不應等到研究做完才開始寫作。資料蒐集期間的任何註記,分析資料寫下的短短數行筆記,都可以在擬定大綱架構時派上用場。這些零碎文字,應該視為寫作材料,好好利用,即使需要花時間統合整理,篩選重組,也比臨到頭來從空白開始要好。假設從研究到寫成論文預計須時一年,大約第二、三個月就可以先撰寫前言初稿。形諸文字的東西,往往更能幫助你釐清自己的想法,早點動筆,更有機會發現自己的研究缺失。
你是否有過上述迷思呢?如果有的話,請先試著調整自己的想法,好好正視寫作這件事。最後,本篇所談寫作觀念及寫作方法,均從寫作教學中心用書《從字句到結構:學術論文寫作指引》(臺大出版中心,預定三月出版)精選摘要,有興趣深入了解的讀者,可以自行找來參閱。或者,不如就下定決心,到各個寫作課程去磨練自己的寫作吧!